蒋仕祥,男,汉族,1958年7月生,中共党员,县关工委副主任、县检察院原副检察长,威宁县检察院“守未联盟·‘法治音乐课’”工作室负责人。
说起“法治音乐课”,许多威宁县教育界的从业人员都会竖起大拇指。作为威宁县检察院法治进校园的一块金字招牌,“法治音乐课”已经陪伴孩子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年头。孩子们口中的蒋爷爷——蒋仕祥正擦拭着竹笛,脑子里又在构思新的旋律。匆匆岁月,奋斗不息,就像蒋仕祥自己说的“夕阳无限好,彩霞红满天”,虽告别了检察事业,但是蒋仕祥依旧发挥着自己的光芒。9年多以来,蒋仕祥带着一支竹笛,一把二胡,行走在威宁县的大山深处,为全县20多个乡镇,60多个学校的两万余名孩子们送去“法治音乐课”,把音乐和法治相结合,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,守住法律的底线。
2017年,“法治音乐课”曾被《检察日报》刊登,标题为“用音乐奏响最美法治课”,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。
2021年6月10日贵州日报又刊载,标题为“毕节‘法治音乐课’”润物细无声”,称之为值得推广的法治教育新亮点。
2021年10月13日,“法治音乐课”在第三届全市老干部工作创新大赛中荣获三个一等奖(创新奖、陈述奖、答辩奖)。
2022年6月,蒋仕祥荣获“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”称号。
感性的音乐将理性的法治
“唱起来”
2013年春,蒋仕祥被县里选派到龙场镇河块村担任第一书记,在驻村工作期间,经常给龙场镇的中小学生上法治课、音乐课。最初的时候法治进校园效果并不理想,由于法治课本身的理论性太强,中小学生缺乏直观生动的感知,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,接受度不高,实际效果收获甚微。
但是上音乐课,学生的互动性强、兴趣浓,这让蒋仕祥萌生了将法治和音乐结合起来的想法,经过反复思考、琢磨、修改和完善,设计出“法治音乐课”的新教学模式。用典型案例引出相关法律知识、以案释法、阐述心理健康的十个要素。法治课内容与音乐课内容有机结合,在法治课堂上教唱法治歌曲以及更多经典的爱国、感恩、健康、奋发向上的歌曲。一步步的构思设想、打磨与实践,蒋仕祥成功让法治教育在青少年中“热起来”。
老骥伏枥,
退休续谱夕阳曲
蒋仕祥2019年从检察院退休,又在2020年返聘,蒋仕祥带领威宁县检察院“守未联盟”工作室,谱写多首法治歌曲,不断充实“法治音乐课”的内容。蒋仕祥以真实案例中未成年人悔过书为蓝本,亲自作词作曲,谱写朗朗上口的法治歌曲《如果可以》《梦醒》,并且,创作热情不断,目前正在筹备多首爱国感恩歌曲,致力于让更多优质歌曲传唱校园。
蒋仕祥被聘请为“法治副校长”
蒋仕祥也被多所学校争相聘请为法治副校长,其任职法治副校长期间尽职尽责,多次将“法治音乐课”带进校园,并邀请校园音乐老师听讲,对其进行一定法律知识的培训,将自己的教学方法无私分享。为了进一步扩大“法治音乐课”的覆盖面和持续发展,威宁县检察院与县第十一中学等多所学校共同搭建检校共建平台,结对开展“青蓝工程”课题,将法治音乐的理念、创作背景、教授学生达到的目的等方面教授音乐教师,音乐教师再教授学生的模式,让更多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,愉快放松的歌唱中,达到学法的目的。通过蒋仕祥带领全县更多教师开展“法治音乐课”,实现法治进校园更深层次的长远发展。
“如果可以,我愿转身回到从前,守候父母身边......”教室里,孩子们清脆嘹亮的歌声伴随着蒋仕祥清脆的竹笛声飘扬开来。为了防止更多的未成年人误入歧途,多年来,蒋仕祥带着“法治音乐课”走过一所又一所乡村小学、幼儿园,用身边发生的案例教育感化更多的迷途孩子。不管路途有多遥远,条件有多艰苦,孩子们清澈的眼神,稚嫩的歌声就是他行走的动力。最远的学校离县城大约有150公里,为了把法治课上好,蒋仕祥索性直接住在村里,时常一去就是一个星期,有时直接在乡镇待上半个月,保证法治课能够覆盖到该乡镇的所有学校。
“我最喜欢上蒋爷爷的‘法治音乐课’,既能学到法律知识,又可以学习音乐知识!”孩子们对于蒋仕祥的“法治音乐课”欢喜不已。“孩子们的心是纯洁的,音乐也是纯洁的,用音乐来和孩子们沟通,是没有障碍的。”蒋仕祥感慨道。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堂课至关重要。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实施以来,如何将法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,蒋仕祥又有了新的研究课题。
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是蒋仕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,他也时刻践行着这句话。为了带给学生们最好的讲课效果,他还常常带着老花镜在电脑前学习制作课件。“法治音乐课”家庭篇、教师篇等新的课题在他的推动下,正在完善。同事们总是劝他歇一歇,他却这样说道:“音乐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,孩子成长的可能性也是无穷无尽的,我只想再多做一点,因为我们相信,我们的未来也将会有无限可能!”